采矿企业认识到当地知识文化的价值,他们注重当地社区参与的权力,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,这样的举措利于所有关联方的可持续利益,同时,也改善的管理许多重要事件(扩建、关闭和采后区复垦)的能力。

在全球范围内,每座铝土矿矿山每年的平均投资额40万美元之多,用于扶助社区项目。
采用规范化的体系,与关联方携手工作,提出战略方案,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,达到他们期望值。
同时考虑社会关系,融入社会和文化要素,便于双方的相互理解,同时也更利于问题的讨论。要与关联方就沟通、磋商和参与过程的效率进行定期评估。
社团参与涉及采矿企业和当地社区,同时需要他们共同行动。有时,采用初步的接洽就足以达到共识,这一点可以通过发放小手册、期刊、网站公示及展板宣传得以实施。
在开采阶段,企业需要和社区进行对话,确定文化遗产事宜,寻求获取途径,商讨土地利用问题。采矿企业需要解决社区关注的问题,包括采矿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想等等。
随着采矿计划的进行,需要确定开采项目的风险和机遇,一般可以通过会议、民意测试、普查和相关组织来定夺。相互交流是社区成功参与的核心,因此,需要利用车间、学术交流、会面和旁证信息,以利于采矿企业和社区之间的讨论,一般情况下,这些活动通过外界辅助得以实施。
开始采矿之后,需要不断举办兴趣小组和论坛,以便让社区了解采矿情况。采矿公司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,需要提前维系,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着手进行,利用矿山开放日、现场参观和人员回访,可以达到这一目的。为了确保双方能够遵守协议,需要建立体系,对事件进行监控,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正规的解决之道,同时与社区进行沟通。
为了保证采后区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,把握当地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为了保证采后区的真正复垦,矿山经营方需要了解当地植物群、植物生长的理想条件和生态多样性,这些因素或与某个单体有关,或许与整个社区息息相关。
一般情况下,在采矿进行之时,就需要对采后区做出规划。采矿企业与社区、政府部门和股权方进行接触,缓解工作中面临的压力,同时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社区服务体系的干扰。一般情况下,一座采后区的复垦,需要顾及所有关联方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