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持续性开采过程保持了开采区的自然价值,期间通过合理的环境管理体系得以实施。成功复垦采后区的土地,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,可以确保铝土矿的开采过程是一种临时性的土地利用,而不是长期的土地占有。

铝土矿的开采过程需要占用土地建设基础设施,在全球范围内,每年新开采的铝土矿占地面积大约为50km2,这意味着每生产1吨铝,需要扰动或占用大约1m2的土地。

案例研究

普查矿山中有相关管理体系的比例(IAI,2008)

据国际铝协2008年的调查,在接受普查的矿山中,近于80%的铝土矿矿山拥有ISO 14001认证。

在接受普查的矿山中,有80%的矿山拥有远期或全面的采矿区管理计划,这些计划的目的是:在开采活动结束之后,能留存一套自我维系体系保障采后区的发展。土地复垦及相关举措参考多个标准进行实施,其中包括:

  • 当地及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标准;
  • 当地及国内外企业标准;
  • 政府标准;
  • 当地及国内团体期望值。

有2/3的矿山与关联方达成采后区土地复垦协议,这些关联方包括当地原住民、土地所有者、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,当地社区和非政府组织。在接受普查的矿山中,87%的矿山拥有监控和公示程序,可以有效地评估采后区复垦项目的成效和不足。

在接受普查的矿山中,80%以上的矿山具备环境保护意识,它们对涉及复垦项目的雇员及承包方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。

在进行开采之前,矿山运营方对开采活动带来的环境(和社会)影响做出评估。评估内容涉及计划实施项目在生物物理、社会及相关领域的影响。评估过程在获得采矿许可和签订采矿合同之前进行。继环评(EIA)之后,需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,以防止和限制开采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。EIA可以包括:

  • 监控地表和地下表的质量
  • 采矿活动对淡水应用的影响,包括对饮用水供应、捕鱼业、灌溉业、娱乐业及工业等带来的影响
  • 陆地和水生动植物生存基准线和影响评估
  • 粉尘与噪音监控和影响评估
  • 对社会影响及社区参与的评估

减少铝土矿开采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的举措包括:

  • 降噪措施,譬如监控噪音等级,建立噪音模型,采用缓冲区,更改运营时间,更新设备,以及调整开采和爆破方式等;
  • 通过洒水、道路维护及限制车辆速度,控制粉尘水平;
  • 建设沉淀池和其它排泄管理设施;
  • 尽快实施采后区土地复垦;
  • 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氢物和其它泄漏;
  • 落实研究和开发项目。

与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工艺相比,开采铝土矿所需能源相对很少,也就自然还会排放少量的温室气体。开采和运输铝土矿所需要的95%的能源是通过燃烧柴油和燃料油供给的。

在全球范围内,每生产1吨铝土矿,平均消耗150MJ的能源,从选矿厂到发货点或当地的氧化铝精炼厂,每吨铝土矿的运输距离平均为50km。每开采1吨铝土矿,平均可产生不到100kg的二氧化碳。

为了节能减排,矿山运营方已经采取了多种举措,包括:

  • 采购大型和节能的采矿设备和卡车;
  • 改善采矿和运输设备的维护;
  • 优化卡车利用期,减少卡车闲置和等待时间,提高运输效率;
  • 减少表土存放区的运距;
  • 利用坡度,使用下倾式带式运输机运输铝土矿;
  • 尽可能地采用天然气,以减少污染物排放。